綠化支撐桿防腐處理后顏色是否變化,需結合防腐工藝及材料特性分析:
1. 化學防腐處理
采用涂刷或浸泡防腐劑時,顏色改變較為明顯。含銅的ACQ防腐劑會使木材呈現淺綠色調,油性防腐劑則加深木質顏色至棕褐色。化學藥劑與纖維素反應產生的著色效應不可逆,但可通過后期涂裝遮蓋。經壓力浸漬處理的木材,顏色滲透均勻度達85%以上。
2. 物理改性處理
熱處理工藝通過200-230℃高溫炭化,使木材發生美拉德反應,顏色穩定在深咖啡色系,色差值ΔE可達15-20。該工藝不添加化學物質,色變源于木質素重組,耐候性提升30%以上。
3. 金屬鍍層處理
熱浸鍍鋅鋼管支撐桿表面形成銀白色鋅鐵合金層,光澤度達70-85GU。冷鍍鋅工藝顏色偏灰白,鍍層厚度60-80μm時色差。鍍層氧化后漸顯灰暗,但防腐性能不受影響。
4. 復合材料支撐桿
塑木材料通過添加色母粒可定制任意顏色,耐紫外線配方使5年自然曝曬色差ΔE<3。竹木復合材料經高溫碳化后呈現均質棕紅色,顏色保持期達8-10年。
建議選擇處理工藝時,優先考慮色牢度指標:水性漆耐候等級應達ASTM D4587標準的Ⅰ級,化學處理木材的紫外線老化色差應控制在ΔE<5。工程應用時,可要求供應商提供色板對比,或進行3-6個月的戶外曝曬試驗驗證顏色穩定性。對于已變色支撐桿,使用戶外涂料重涂可恢復外觀,建議每3-5年維護一次。